健康教育
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教育

冬季传染病防治要点来啦!

发布时间:2024-01-02 10:15      点击数:289

流行性重点传染病分季节情况

根据近 10年福建省传染病疫情监测系统和我省儿童、老年人常见、高发传染病实际情况,我省冬季流行性重点传染病高发病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感、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水痘、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人偏肺病毒感染。

图片1.png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后 3天内传染性最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感染后或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

临床表现:主要为咽干、咽痛、咳嗽、发热等,发热多为中低热,部分病例亦可表现为高热,热程多不超过 3天;部分患者可伴有肌肉酸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腹泻、结膜炎等。少数患者病情继续发展,发热持续,并出现肺炎相关表现。

预防措施:

建议 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或者 18-59岁患有较严重基础疾病人群、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感染高风险人群等重点人群按条件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优先推荐接种含 XBB变异株抗原成分的疫苗。

做好日常防护,科学佩戴口罩,注意卫生习惯,勤洗手,注意咳嗽礼仪,居家和工作场所定时开窗通风,做好居室日常卫生。

保持规律作息、锻炼身体、多喝水、健康饮食、良好心态等健康生活方式。

加强个人健康管理。有不适症状时,避免带病上学或上班,视情况及时到附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就医途中全程佩戴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建议非必要不外出,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不参加聚集性活动,外出全程佩戴口罩。感染者居家期间减少与同住人员近距离接触,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必要时及时就诊。

建议家庭常备药物: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美敏伪麻口服液/片,右美沙芬、复方福尔可定或复方甲氧那明、清咽滴丸、金花清感颗粒、疏风解毒胶囊、莲花清瘟颗粒等。

图片2.png

流感

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儿童、老年人、孕妇、慢性病患者感染后发生重症的可能性较高。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措施。建议所有≥6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人都应接种流感疫苗。优先推荐以下重点和高风险人群及时接种:医务人员、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罹患一种或多种慢性病者、孕妇、6-59月龄的儿童、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重点场所人群。

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前驱期有乏力症状,很快出现高热、畏寒、寒战、头痛、全身肌肉或关节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流感病程为 4-7天,少数患者咳嗽可能持续数周。儿童发热程度通常高于成人。新生儿可表现为嗜睡、拒奶、呼吸暂停等。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

勤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等。

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流感流行季节,尽量少去人群聚集场所。

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居家休息,进行健康观察,不带病上班、上课,接触家庭成员时戴口罩,减少疾病传播;如发现病情进行性加重,应尽快去医院就诊,患者及陪护人员要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建议家庭常备药物:连花清瘟颗粒/(胶囊)、热炎宁合剂、板蓝根颗粒、复方氨酚烷胺胶囊、氨咖黄敏胶囊、感冒灵颗粒、银翘解毒丸、双黄连口服液、桑菊感冒片、奥司他韦、对乙酰氨基酚、复方甘草口服液等。

图片3.png

其他感染性腹泻

指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由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或寄生虫所引起的,以腹泻和(或)呕吐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组胃肠道传染病,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主要传播途径是“病从口入”,即粪—口传播,多因食用被污染的水和食物被传染,少数由个体接触传播和(或)呼吸道飞沫传播(诺如病毒等)。暴发流行也大多是由食物和水被污染而引发的。

临床表现:腹泻为最常见的症状,病毒感染者的粪便多为水样或黄绿色稀便,细菌感染者的粪便可为水样便、黏液便、脓血便,腹泻次数可多至十几二十多次,腹痛是仅次于腹泻的另一症状,恶心、呕吐是患者基本会出现的症状。

预防措施:

保持手卫生:勤洗手,养成饭前便后、准备食物前洗手的习惯。

注意饮食卫生:提倡喝开水,生吃蔬菜瓜果要洗干净,不吃腐烂不洁的食物。食物要煮熟煮透,剩菜剩饭要加热后食用,生熟食品分开放置,进食包装、罐头等食品前应注意保质期,不吃过期食物。婴幼儿使用的奶瓶、餐具、玩具和生活用品应定期清洗和消毒。看护人接触孩子前应洗手,尤其是母亲哺乳前。

出现腹泻、呕吐等疑似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明确诊断,及早治疗。家庭成员患病时要注意隔离治疗,接触患者后要洗手,患者衣物要单独清洗,餐具和日用品分开使用并定期消毒,尤其是排泄物、呕吐物要进行消毒。

学校、托幼机构等一旦出现集体性呕吐、腹泻或发热等症状时,应及时报告当地卫生部门,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事件的调查和处置,做好物品及环境的消毒处理。

饮食行业、农贸集市、集体食堂等食品经营行业,应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的管理,如发现感染(出现呕吐及腹泻症状)应立刻令其脱离岗位,及时切断传播途径。

建议家庭常备药物:藿香正气水。

图片4.png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呼吸道飞沫、亲密接触、接触被污染的用具传播,春冬季是水痘的高发季节,多见于儿童,极易在托幼机构和学校内引起聚集发病。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发生的最经济、有效的手段。水痘疫苗属于非免疫规划疫苗,是知情自愿自费接种的。

临床表现:水痘潜伏期一般经过 9-21天,发病期 1-2周,有皮疹、丘疹、疱疹和结痂疹,向心性分布,基底部有红晕,口腔、咽部或外阴等处黏膜也可有皮疹。病程中可见到全身不适症状,儿童多直接进入出疹阶段。成人患者则可能出现低热、乏力等。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儿童养成勤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加强空气流通,保持环境整洁,在学校、托幼机构等儿童聚集场所,应加强教室、房屋的通风换气,经常消毒教室门把手、桌椅表面等。

注意根据天气变化给孩子及时增减衣服,尽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避免与水痘患者接触,如有可疑症状,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建议家庭常备药物:阿昔洛韦片、炉甘石洗剂、莫匹罗星软膏、马来酸氯苯那敏、对乙酰氨基酚等。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病毒,主要引起婴幼儿和儿童的呼吸道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全年均可发生,但通常在冬季达到高峰。

临床表现: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潜伏期约 4-5天,早期感染者大部分局限于上呼吸道,临床表现如鼻塞、流涕、咳嗽和声音嘶哑等。少部分会发展到下呼吸道,主要表现为毛细支气管炎或肺炎。多见于 2岁以下婴幼儿,严重可发展为呼吸衰竭,甚至导致死亡。主要包括:呼吸道感染症状:咳嗽、咳痰、发热等,咳嗽多为阵发性刺激性干咳,咳少量黏痰或黏液脓性痰,有时痰中带血。全身症状:乏力、头痛、肌肉酸痛、食欲减退等。肺部体征:部分患者肺部可闻及干、湿性啰音,但无特异性。

预防措施:

多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减少去公共场所或者室内人多的地方。

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

勤洗手,避免用未洗过的手触摸脸、眼睛、鼻子和嘴巴。

避免与有感冒症状的人亲密接触,比如亲吻、握手,不要和别人共用杯子、餐具和玩具。

清洁、消毒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桌子和玩具等。

推荐母乳喂养到 6月龄以上,母乳中的 IgA对宝宝有保护作用,能降低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如出现典型呼吸道症状,包括发热不退、呼吸频率加快,咳嗽、喘息,并伴有烦躁不安或喂养困难,吸气时出现“三凹征”等,应及时就医。

避免接触“二手烟”。

建议家庭常备药物:抗病毒药物:重组人干扰素 a1b雾化、抗病毒口服液等;止咳药物:肺力咳合剂、复方甘草片等进行治疗;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片;支气管扩张剂:布地奈德气雾剂、注射用硫酸特布他林。

人偏肺病毒感染

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属于肺病毒科、偏肺病毒属,主要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全年均可感染,多发生于冬末及春初,一般症状较轻,但老幼体弱、免疫功能低下或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人群感染后有发展为重症的风险。

临床表现:多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发热、咳嗽、鼻塞、流涕、声音嘶哑等,约1周左右症状逐渐缓解。病情严重者可出现毛细支气管炎、重症肺炎和 ARDS,COPD患者感染后病情可加重,支气管哮喘患者可诱发急性发作。严重下呼吸道感染多见于幼儿、老年人等人群。肺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感染后症状更重,病死率也相对较高。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均衡营养、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养成勤洗手、戴口罩等卫生习惯,打喷嚏或咳嗽时用肘部或纸巾掩住口鼻,不洗手不接触口眼鼻等黏膜部位。

勤开窗通风,保持室内通风良好。

前往人群聚集场所或通风不良空间,做好个人防护。

建议家庭常备药物: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氢溴酸右美沙芬片;连花清瘟颗粒/(胶囊)、疏风解毒胶囊。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如有不适及时前往医院就诊。